家庭干预有多重要?这是希望岛的答案!


专家观点

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治疗,孤独症领域的专家贾美香医生认为越早越好,“早发现,早诊断,早干预”是目前公认的最佳治疗手段。一般认为,6岁以前干预,效果比较明显,4岁之前应该是最佳干预期。

 “干预”训练有两种:一种是机构的训练,一种是家庭干预。根据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Lovaas(洛瓦斯)博士在1987年的研究成果:孩子每周需要保证正确干预40小时,持续2年以上,才能获得最好的康复效果!
而仅仅在康复机构内的干预课程,很难达到孩子学习频率的强度需求。这就需要家长们充分掌握家庭干预技巧,把干预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。在衣、食、住、行、玩等五个方面,教会孩子穿脱衣物,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,孩子的物品归属意识……正确的家庭干预,能帮孩子把课堂上老师教授的技能泛化运用到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上。
在家庭中,家长需要做到:
 1.
能准确判断哪些是孩子的强化物。
 2.
可以找到建立沟通表达的正确通道。
 3
当孩子出现烦躁情绪时,能使用正确的方法安慰,并消退孩子的不良情绪
 4.
孩子的动机行为,可以有效运用。
 5
在机构学习到的内容,回到家可以准确延伸与泛化……
在希望岛,有从未学过干预知识的新手家长,也有干预了一两年的资深家长,甚至从其它机构转学过来、干预了3——5年的家长,他们都遇到了同一个问题:“为什么有的家长在家干预时,就像开了挂,什么区辨、强化统统不在话下,而我,怎么干预都不行?”
成功的家长犹如找到了武功秘籍,十分欣慰:孩子能表达了,能自己上厕所了,能变着花样玩玩具了。久而久之,情绪能自控了,刻板行为消失了,精细动作也好转了……再坚持一段时间:安静坐着没问题了,集体意识有了,游戏规则懂了,终于能上幼儿园了!

不成功的家长,心急火燎!什么是ABA、DTT……兴致勃勃教了半天,孩子又哭了、又不听指令了,强化物找不到、代币也不会运用、什么时候辅助、什么时候撤出,如何判断恰当与不恰当行为、如何分步骤拆解……这些题目,难如登天!

搞不定,怎么办?

有家长这样想:

想法之一:算了,放弃吧!交给机构老师吧!
老师回答:孤独症干预训练是万里长征,老师们会陪着孩子们开始万里长征的第一步,孩子在自然场景下,学习技能的速度比在设置的环境中的学习速度快,如果家长放弃在家庭环境中的干预机会,孩子会错失很多练习的机会,孩子的进步速度会受到影响,家长需要和孩子们一起共同成长。
想法之二:算了,放弃吧!不干预了,在家我养着吧!
老师回答:孤独症孩子的神经完善功能远远落后于普通孩子。如果发现及时,及早进行康复干预,修复神经功能,孩子与正常儿童的差异性会越来越小。

事实上,对于那些掌握了干预策略的家长来说,并不是他们有着超乎常人的智商,而是他们“会选择、会学习、用心学、学以致用”!



01


家长之一:
本来不知道如何让孩子开口说话,通过老师指导的家庭干预方法,引导孩子从模仿唇形到说出第一个音,仅用了一个月。


02


家长之二:
运用老师指导的视觉提示,帮助孩子辨认厕所标志,并且一步步过渡到脱裤子、便后处理、冲马桶、洗手等,通过“实战”帮助孩子掌握了如厕技能。



03


家长之三:
疫情封小区限制出行,她通过系统的学习家庭干预知识,凭借自己对儿子的了解和持之以恒的付出,让重度自闭症的儿子顺利转为轻度。2岁确诊重度自闭症的孩子,如今不仅在大运动、精细动作、适应能力、语言技能、社交行为等领域有了进步,发展年龄已经非常接近生理年龄。

这些家长的心得:
 1
配合机构老师,老师的每一句话,都要认真听进去。
 2.
不放弃,不气馁。
 3.
对孩子多鼓励。
 4
机构开展的家长课堂积极参与,和孩子一起进步。
希望岛资深教师特别提醒:
儿童的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,一方面容易受到伤害,另一方面也容易恢复。对于小龄自闭症儿童来说,早期干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不容忽视的是:自学家庭干预需要消耗大量时间,而孩子的黄金干预期只有短短几年时间就是生命!只有掌握正确的干预方法,才能帮助孩子尽快步入正轨。
因此,睿智的家长会为自己选择一条“捷径”——找到这个领域的专家,找到优秀的康复机构:不走弯路,为孩子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,同时全力配合老师,助力孩子的康复之路。
 对自闭症儿童的家庭干预,刻不容缓。让我们一起,逐个击破孩子的成长短板,习得生存技能、获得自理能力、实现学前预备。
 前途是光明的,干预之路是曲折的;希望,就在前方!
END



2022年4月7日 15:14

DRY GOODS SHARING

干货分享